Friday, October 30, 2009

電影現場之旅(港島篇)

小嗜好大升級 電影場景掌故遊
(星島)2009年10月22日 星期四 06:30


有人鍾意看電影,有人喜歡四圍遊逛,有人卻來個「二合一」,浪遊喜愛電影的拍攝場地,每到一處,都會駐足細味電影情節點滴。這個港片迷兼城市癡,起初只想用最短時間遊走最多場景,所記資料純為私人收藏,雜亂無序;後來經過一番求證、整理和分類,炮製出一本妙不可言的電影場景掌故書。原來無聊嗜好,只要你認真鑽研,都可以「升呢」,為本土電影歷史記錄,盡點綿力。(文:Dicky 圖:Dicky、何健勇、星島圖片庫)

  身分神秘「蝙蝠俠」

  下午一時四十五分,筆者處身港島半山區干德道,等候一位別名叫「奇夫」的港產片迷。「奇夫」之名,其實是翻譯自英文名Keith,他於五年前開始,走遍本地大街小巷,搜尋港產片的拍攝場景,並一一以相片和文字形式記錄下來。相約見面前,「奇夫」已表明「三不」規條:不透露真實全名、不拍攝正面照片和不會說現時職業,其身分儼如電影中的「蝙蝠俠」般神秘。五分鐘後,「蝙蝠俠」現身!眼前的「奇夫」沒有面罩、斗篷,只是一名頭戴Cap帽、身穿T恤的普通三十六歲男子。筆者跟隨「奇夫」由干德道緩步直上寶珊道,路盡處就是《色,戒》裏王佳芝(湯唯飾)為了扮成富貴人家接近易先生(梁朝偉 飾),與同學們入住的那所大宅。這所破舊大宅已廢置多時,正門鐵閘並沒上鎖,但「奇夫」卻堅持不內進,只站在宅外遠望細賞。「我通常只會在場景附近影一、兩張相,再幻想自己就是戲中人,回味完電影情節後就會離開。」據他說,有些「進取型」的本地戲迷,為求親身踏上《無間道》裏陳永仁(梁朝偉飾)和劉健明(劉德華 飾)的「講數」天台,會想盡辦法闖入私人商廈,「我在商廈樓下往上看已足夠,我驚自己會像戲內黃Sir(黃秋生 飾)般跌下來!」

  逐格定鏡找線索

  跟「奇夫」由半山區往下走,足迹遍及半個中環 ,由衞城道的《阿飛正傳》虛構電話亭、些利街的《薰衣草》舊式住宅、普慶坊的《柔道龍虎榜》「躂生魚」場地、必列者士街的《大隻佬》紙巾共舞地,走到九如坊的《流氓醫生》虛擬大排檔,再到蘭桂坊 的《重慶森林》「加州」餐廳,最後到達銀行街的《阿飛正傳》一分鐘大鐘,長達四個多小時的「中環精華遊」,足足浪遊了四、五十齣港產片的拍攝場景,而「奇夫」對沿路街道的歷史掌故,絕不下於對港產片的認識,「我自小就喜歡看地圖,小時候無書看時,我會翻開地圖當書讀!不過多年來四處找電影拍攝場景,也令我對香港地理、街道分布有更進一步了解。」

  一名普通港產片癡,和影圈人脈全無關係,一場一景,純靠在家收看電影VCD,再逐格定鏡,尋找拍攝場地的蛛絲馬迹,然後單人匹馬親到疑似場景求證。過程中,難免會遇到馮京作馬涼的情況,「很多時去到現場才知搞錯,走了不少冤枉路。」

  非純粹消磨時間

  個人嗜好,功能上可以只是用來消磨時間,但亦可以有另一番深層意義。站在衞城道的「奇夫」表示:「這裏除了曾拍攝《阿飛正傳》外,亦是《去年煙花特別多》的取景場地,後者探討的是九七後香港人尋找身分的問題,其實《阿飛正傳》同樣訴說著同一議題。張國榮飾演的旭仔,一直尋覓自己的生母,找尋自己的身分。再看看兩部電影的『相交點』劉德華,他在《阿》當演員,到《去》負責監製時,會否提議到衞城道取景,來個互相呼應呢?」你可以說「奇夫」無限上綱,想得太多,但這個浪遊電影場景嗜好的過癮之處,正正就是提供深度思考和在地發現的機會:「有次我想去找《九龍冰室》中那間茶餐廳,由深水埗步行到石峽尾,我發現兩區的距離其實很近,但在港鐵路線圖上卻分別屬於荃灣線和觀塘線,看似相隔甚遠;沿路建築物亦反映了上世紀五、六十年代勞動階層的生活點滴,這類發現已超出找到拍攝場景的喜悅。最後茶餐廳找不到,心裏卻仍覺滿載而歸。」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昨天看到這本書便想買。

但由於時間的關係(基本上所有的事都和時間有關係),最終沒有。

不過今天買也一樣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